1、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做好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据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消息,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资。针对今后一个时期化肥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为保障化肥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中央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今后一段赛酷体育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通知强调,要强化组织协调调度,优先保障化肥企业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要提高化肥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优先保障重点化肥厂生产用能指标,允许A、B级化肥生产企业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自主减排;允许磷肥企业在磷石膏年度控制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调整平衡企业月度、季度间新增磷石膏考核指标;要强化储备调节作用及时投放钾肥储备,鼓励引导本地区化肥生产流通企业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严格按照最新规定对进出口化肥实施法定检验;要全力畅通供应国内的化肥运输配送,落实好农用化肥运价优惠政策,确保散装钾肥运输所需敞顶箱配用量,积极保障进口化肥海运需求;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化肥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大在重点产粮区的运销备肥力度;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要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倡导有机肥替代化肥;要形成化肥调控工作合力。
通知要求,省级相关部门要经常开展会商,分析研判化肥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2、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对“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
据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将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对“十四五”时期农业绿色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到2025年,力争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
据悉,《规划》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规划》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细化为具体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一项措施一项措施落实,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推进。二是聚焦绿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等“三加强、一打造”重点任务。三是强化科技和制度两个动能。《规划》针对科技与政策两大制约短板,提出强化科技动能和制度动能。一方面,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动能。另一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动能。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3、国家出策调控粮食种植成本
今年农资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农作物种植成本增加正在压减农民的种粮收益,出现农业生产收益较低的情况。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的建立粮食安全补偿机制建议做出答复:今后将从粮食种植成本调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销衔接、粮油作物保险等五方面建立粮食安全补偿机制。
一、关于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统筹资金加大对主产区、主产省和产粮油大县的支持力度。
目前,中央财政主要通过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县(市、区)的支持力度,奖励对象包括常规产粮大县、超级产粮大县等。
同时,中央财政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实行因素法测算分配,在资金分配时已将各地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等作为重要测算因素,体现对粮食主产区的倾斜支持。
二、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2011—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5个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2018年机构改革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由我部统一管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实施。
2019年起,中央财政整合设立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支持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
2019—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建设2.6亿亩高标准农田。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有关要求,“十四五”期间共需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亿亩,实现改造提升1.05亿亩,到“十四五”期末累计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我部将积极配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在争取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的同时,指导地方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筹资渠道,完善多元化筹资机制,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三、关于促进粮食产销衔接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我部等有关部门,统筹相关政策资金,积极推动建立健全高效通畅的粮食流通机制。
在政策设计上,2018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国粮发〔2018〕155号),对深化产销合作、建立稳定产销合作长效机制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活动,连续举办3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着力打造全国性、高规格产销合作平台。
在物流体系建设上,2017—2020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通过原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专项,重点支持建设了一大批粮食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粮食物流功能,提升物流效率。
四、关于粮食种植成本调控
农业农村部积极配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统筹各项支持政策,多措并举调控稳定农民种粮成本,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
一方面,着力抓好农资供应和财税支持。2021年我部密切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合作总社等有关部门,切实保障农资企业正常生产,畅通物流运输和末端配送,实施化肥储备调控,有效满足春耕夏管用肥需求,并加大农资打假力度,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7部门启动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资打假宣传教育。同时,2021年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继续保持化肥农药等产品进口税率稳定。
另一方面,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继续稳定实施稻谷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此外,为应对今年农资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形势,中央财政增加安排补助资金2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五、关于粮油作物保险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支持保费补贴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2017年,经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同意,中央财政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200个产粮大县开展了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将三大粮食作物保障水平由物化成本调整为物化成本加地租,保障水平提升90%以上,中央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至47.5%,不再要求省级财政配套。
2019年,中央财政将大灾保险试点范围扩大至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500个产粮大县。同时,2018年起,财政部会同我部和中国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在6个粮食主产省份的24个产粮大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工作。2021年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500个产粮大县,2022年将覆盖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所有产粮大县。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的价格、补贴、市场、金融等综合性支持措施,持续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粮网
4、农业农村部部署做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冬病秋防”保全苗壮苗
当前,冬小麦从北往南即将进入播种期。9月23-24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全国小麦秋播拌种暨秋粮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分析小麦播种期病虫发生形势,观摩拌种现场,组织技术培训,要求全力推行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措施,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发生危害程度,保障小麦全苗壮苗,为明春小麦病虫害防控打好基础、赢得主动。
会议指出,受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加重危害,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气传病害也呈早发重发态势,对小麦稳产高产构成较大威胁。实践表明,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具有“一拌多效、事半功倍”和省工省药、绿色环保等优点,不仅可预防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也可延缓条锈病、白粉病等气传病害秋季发病期,有效降低病虫基数,减少小麦生长期病虫防治压力,是推进农药减量化重要措施。
会议提出,2021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的目标是:全国冬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总体达到90%以上,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菌源地、重发区,坚决杜绝“白籽下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植保机构要高度重视,组织做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工作。一是强化组织发动,充分认识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的作用和意义,加大组织力度,确保拌种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在全面摸清当地种传、土传、气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基础上,针对性提出药剂拌种措施,确保药剂拌种取得实效。三是强化物资准备,充分利用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提前准备对路药剂、拌种设备等,确保物资准备到位。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现场观摩,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秋播拌种重要性,引导农业生产者增强秋播拌种自觉性和主动性。
此外,会议对今年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地加强对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力度,做到“秋粮一天不到手,防控工作一天不放松”,全力以赴做好秋粮重大病虫防控,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以上内容摘自农业农村部网站
5、全国秋粮收获过两成
目前,玉米、中稻、大豆等秋粮作物都已进入成熟末期、部分已开始收获,双季晚稻处于抽穗至灌浆期,生育进程正常,长势较好,丰收在望。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7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两成,进度与上年相当。其中,西南地区收获过六成,长江中下游及华南收获过三成半,西北地区收获过三成,黄淮海地区收获过一成半,东北地区收获近一成。
近期,北方大部出现多轮降雨天气过程。综合各地反映和专家分析,目前黄淮海地区玉米已进入成熟期,东北地区进入完熟期,降雨对产量影响有限,没有改变全国秋粮丰收的大局。但降雨导致局部土壤偏湿,机械下地困难,给秋粮收获带来一定影响。
农业农村部提醒各地,要抓住降雨间隙,调度好机具,抓紧抢收已成熟作物,及时烘干晾晒,防止发芽霉变;尚未完全成熟的田块要继续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促进灌浆成熟,黄淮海地区推行玉米适当晚收技术,提高单产;有明水的地块要抓紧抢排田间积水,及时整地散墒,为秋冬种做好准备。
—以上内容摘自农业农村部网站
6、麦价高位小涨 市场迎来政策关键期
目前夏粮收购已经步入尾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已累计收购主产区小麦5483.4万吨,已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河南收购1337.1万吨,江苏收购1049.1万吨,山东收购929.1万吨,安徽收购668.0万吨,河北收购618.9万吨,湖北收购130.4万吨。今年小麦收购价格整体大幅高于1.13元/斤的最低收购价,主产区均未启动小麦托市。
近期主产区小麦价格出现翘尾行情,本周面粉加工企业普遍小幅上调小麦收购价,主要是玉米陆续上市,小麦市场出货量本身就大幅减少,同时华北产区降雨天气偏多,厂家到货车辆较少,市场关注度较弱,小麦购销清淡,大型加工厂调价主要是为了吸引粮源,总体看麦价整体高位有涨,少量厂家收购价回归1.3元/斤。
由于优质粮源流通渐趋减少,南方销区粮库企业采购小麦价格高位坚挺。9月23日,珠海市三灶粮食收储公司委托采购2021年产二等白麦4027.03吨全部成交,起点价2960元/吨,成交价2920元/吨(散装,仓库堆好交货)。
最近玉米行情持续下跌,随着国内玉米与小麦之间的价差明显缩窄,小麦饲用替代成本优势不断减弱。从国内玉米供需情况来看,2020/21年度至2021/22年度,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及单产恢复,国内玉米总产量持续增加。短期内玉米供需偏紧的格局将明显缓和,这将一定程度上制约小麦的饲用需求。
从终端需求来看,节日效应消退,临近国庆,制粉企业增产和调价意愿均不强;副产品就价格整体平稳,目前麸皮报价0.95元/斤上下小幅波动,厂家挺价,一方面小麦成本价高,另一方面开机率低,库存压力不大,但后期预计平稳运行居多,上调价格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当前的小麦市场又进入了政策敏感期,市场的关注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收购启即将结束,政策性小麦何时投放,二是明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是否调整,将影响未来市场的心理预期。短期内小麦行情上下波动空间有限,预计将会高位平稳为主。
—以上内容摘自南方小麦网